-
时间:
2025/02/28
-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我们就是想抢在栽秧打田前把项目做完,我们6个组施工,每个组都很卖力。项目开工3个月来,除了春节期间放假休息,其他时间我们都在抓紧干。”湄潭县鱼泉街道仙谷山村500亩以上坝区粮食安全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班组组长陈长龙道出了项目可喜进展。
长期以来,受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影响,农田水利设施老旧损毁严重,加之基础设施本就薄弱,坝上粮田农作物灌溉难,影响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在湄潭县发改局的关心与支持下,仙谷山村积极争取并实施该项目正在改变这一现状。
该项目于2024年8月12日正式立项,计划总投资71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以工代赈资金69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5万元。项目涵盖改造现状产业路1.06km、改造现状机耕道0.49km、修复现状灌溉水渠6.15km、建设坝区排水边沟6.40km、建设生产便道8.68km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自2024年11月14日开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主干渠淤泥6.15公里的全面清理,新建排水沟4.8公里,新建道路2.5公里。项目前期完成农民工培训285人,实际参加就业230余人,其中困难村民23人。在施工过程中,共组织300名村民参与项目施工,其中困难村民32人,累计需发放劳务报酬80余万元,已实际发放26万元。为保障劳务报酬按时足额发放,仙谷山村建立了详细的劳务人员信息台账和报酬发放记录,严格按合同约定与施工进度发放。
“我家有1亩把地,加上租的和别人送的地,我家就种了七八亩,以工代赈项目本身就是增加了我们收入,再说这个项目就是我们自己用,质量上当然自己投工最放心了。”仙谷山村新占组村民杨秀江说出了参加投工村民的心里话。为把控好项目质量,仙谷山村还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给仙谷山村带来了新变化。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新建和修缮的道路、灌溉水渠等,有效解决了村民出行难、运输难和农田灌溉难的问题,为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筑牢根基。村民通过参与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家庭收入。同时,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了当地羊肚菌、刺梨、草莓等特色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本网通讯员 陈仙灵)
一审:李轻云
二审:余 旭
三审:唐全寿